今年以来,随着线下消费场景的全面恢复,演出市场持续火热,供需两旺成为行业一大特点。
11月23日,同程旅行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演出+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4.24万场,累计观演人次达1.11亿人次,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演出市场的火热对于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其中,大型演出期间,热门城市核心地段酒店溢价率最高超40%。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国内线下演出市场的高景气度延续,让产业链相关公司充分受益。比如阿里旗下演出赛事票务平台大麦网三季度GMV获得三位数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持续改善;旅游演艺龙头宋城演艺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16.77%,归母净利润增长938.93%。
实际上,演出演艺市场的强势复苏,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旅游演艺是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将进一步激发旅游演艺市场的消费活力成为共识。
演出市场带热消费
2023年国内演出市场被称之为“大年”,行业呈现供需两旺格局成为共识。《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共举办了6.89万场各类演出,同比增长183.5%;二季度举办了12.44万场,同比增长713.1%,环比增长80.6%;三季度全国各类演出进一步增加到了14.91万场,同比增长577.7%,环比增长19.9%。
演出市场供给端的快速增长在消费端获得了积极回应。《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观演人次达1.11亿人次,超过了2019年全年水平。其中,演唱会和音乐节是观演人次最多的两种业态,演唱会观演人次占比59.6%。对比而言,相对专业细分的音乐会、相声、话剧、儿童剧等观演人次占比均在5%以下。
为借势火爆的演出市场,诸多景区引入各类演出节目吸引客流。《报告》以今年暑期旅游旺季为例,2023年暑期旅游演艺在场次、票房收入和观演人数上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5.34%、496.20%和717.85%。同程旅行平台门票预订数据显示,暑期全国重点景区举办的演出演艺的入园人次同比增长约60%,增幅显著高于全国景区总体客流量。
实际上,演出市场的火热对于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程旅行数据显示,热门城市举办大型演唱会期间,其核心地段的酒店平均房价(平均每间夜的价格)较同时段全市酒店均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溢价。2023年前三季度,演出核心地段酒店溢价率较高的城市主要有苏州、成都、杭州、广州、重庆、深圳等,最高溢价率在40%以上。同等情况下,拥有热门文旅设施或有大型演出的举办是支撑某一地段酒店房价的核心条件之一。
产业链公司受益
今年以来,国内线下演出市场的高景气度延续,让票务平台、旅游演出等产业链相关公司充分受益。
11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受大麦与阿里影业线下娱乐业务强劲收入增长,以及优酷线上订阅增长带动,阿里巴巴旗下六大业务集团之一的大文娱集团在本季度收入57.79亿元(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
财报特别指出,受益于今年夏季线下娱乐市场复苏及强劲需求,本季度大麦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GMV获得三位数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持续改善。
今年8月大麦与优酷携手,分别为TFBOYS十周年演唱会的线下演出、线上直播合作售票,该场直播吸引超过168万优酷用户观看,总互动量超1亿,打破优酷线上付费演出的纪录;9月,阿里影业宣布,拟以1.67亿美元收购经营“大麦”品牌的PonyMedia100%股份,旨在拓展其在线下娱乐行业的影响力。
资料显示,PonyMedia是中国领先的现场演出供应商,主要经营“大麦”品牌,业务涵盖演唱会、音乐节、现场表演、戏剧、体育赛事及展览等。PonyMedia业务遍及现场演出全链条,当前已累计服务180万场演出,并拥有逾1亿名注册用户。
今年以来,旅游演艺龙头宋城演艺的经营业绩也迎来明显修复。10月25日,该公司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18亿元,同比增加316.77%;归母净利润约7.87亿元,同比增加938.93%;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7亿元,净利润4.84亿元,扣非净利润4.80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1.20%、99.86%和100.60%。
中信建投近期研报显示,当前线下演出的需求端、供给端恢复趋势明显,带来全产业链投资机会。需求端,自疫情管控放开后,疫情期间长期积压的出行、旅游需求,正在快速释放,国内线下演出市场正呈现出迅速的回暖。供给端,举办大型活动促进文体娱消费,是地方政府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同时,涉外演出恢复审批,丰富的演出供给有望进一步刺激需求。
政策扶持加码
实际上,演出演艺市场的强势复苏,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
今年3月16日,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印发《关于优化涉外营业性演出管理政策的通知》表示,自2023年3月20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审批的开放、线下出行的恢复,将带动涉外演出数量上升、国内演出市场回暖成为共识。
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加快审批等工作进度,持续投放优秀电影作品和文艺演出。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等。
11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其中,旅游演艺是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知指出,促进旅游新业态有序发展。推进“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航天等领域深度融合。拓展旅游演艺发展空间,发展特色旅游演艺项目,推动旅游演艺提质升级。培育文体旅、文商旅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等。
实际上,旅游演艺是全国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疫情后迎来强势复苏。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期间,旅游演艺演出场次2.14万场,票房收入10.31亿元,观演人次851.32万人;该类演出票房占比为市场总量的51%。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期发文称,今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曾在全国演艺博览会“新时代演艺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活动上发布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入选项目名单,包括40个项目入选。各地将积极推动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发展,结合行业需求和地方实际,在政策、资金、金融、宣传推广、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深入推进旅游演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旅游演艺新业态、新模式、新空间,鼓励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项目,促进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