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水,既可以用来养鱼,又可以浇花。”12月11日,湖北十堰神定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明浩说。当日16时,神定河龙洞沟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人员,从在线监测平台上采集了一组数据:COD8.947mg/L,氨氮0.19mg/L,总磷0.17mg/L。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堰把“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为最大的政治。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十堰建立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41个,面积为38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16.2%,划定市域生态红线7721.2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32.72%。
保水质,增颜值。为了夯实水质安全基础,筑牢水质安全防线,十堰还先后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17座,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3座,财政每年拿出4亿资金,用于治污管理运营。
近年来,十堰自筹资金30亿元,全力推进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等“五河”流域治理,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等“六大工程”,着力构建前端“正本清源”、中端“休养生息”、末端“严防死守”的治理体系。
目前,十堰已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600多公里,清理网箱18.2万只,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关停并转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根据污染因子的特点,十堰引入先进的膜工艺技术、红菌技术等27项污水处理“绝活”,让各先进治污设施在五河流域“各显神通”。
一系列综合治理,“五河”水质明显改善。神定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目前的Ⅳ类以下、泗河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官山河、犟河、剑河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丹江口水库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109项指标有107项达到Ⅰ类,保障了华北7900万人用水安全。
十堰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淘汰水泥、钢铁、纸浆等产能300多万吨,涉及产值19亿元。拒批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大项目100多个,淘汰燃煤锅炉392台。
主导产业减碳化,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易捷特新能源汽车2022年出口6.5万台,出口量达到了全国第二,全省第一。2023年到手的国内外订单,已经达到15万辆,成为湖北出口“黑马”。
支柱产业无烟化,突破性发展健康、生态、全域旅游产业,中药材、茶叶、核桃等绿色基地四百万亩,以武当山为龙头的山地度假游、水上休闲游、特色森林游、汽车工业游等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兴起。
新兴产业负碳化,推动水电、光伏、风能产业,水电总装机达到298万千瓦,光伏电站装机12万千瓦,绿色能源年负碳排放714万吨。
“十堰要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出一条新路。”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说,身为中线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将加快城市转型、经济转型、产业转型,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体现十堰担当。
日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2-2023年度调水工作,超额完成水利部下达的年度水量调度计划。通水9年来,中线一期工程运行总体安全平稳,供水水质稳定达标,经受住了汛期特大暴雨洪水、冰期输水等多次重大考验,已成为工程沿线26个大中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