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观察:同质化现象如何破局?livehouse为音乐节“输血”

资本角色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顾婷婷 杭州报道

伴随今年音乐演出市场的火热,一系列音乐行业暴露出的问题亟待破解,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乐队和音乐人不够用的问题。浏览各大音乐节海报,“痛仰”、“万青”、“二手玫瑰”、朴树……演唱会领域是周杰伦、五月天、林俊杰……一些热门歌手、乐队反复出现,堪称 “特种兵式”演出。

面对这样的同质化现象,有网友不免吐槽,为什么时下爆火的演唱会歌手还是二十年前那一批?

为什么音乐节的阵容来来去去都是那几支乐队?

近日,2023杭州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多位行业顶尖音乐人、音乐厂牌负责人、头部音乐平台和音乐(科技)类企业参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此外,本届音乐产业博览会上还发布了《2022-2026中国音乐产业报告》发布十大音乐趋势。

音乐人孵化,垂类和本地化趋势明显

近几年来,音乐节演出的头部乐队及歌手,伴随《乐队的夏天》等综艺节目的出圈收获一批新的乐迷,带来身价的高涨。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波综艺带来的红利不仅丰富了音乐节的阵容,也让音乐节成为更多年轻人作为日常娱乐消费的生活方式。

只是这波红利已经吃了五六年,现在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乐队的夏天》制作人马东也在早前接受新浪娱乐的《娱理》采访时,对于是否要做第四季言之谨慎。他表示 “站在今天,我们不知道要不要再做第四季。”理由是短期是找不到能够成熟地做第四季的“原材料”。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喜欢音乐并热爱创作的年轻人。

仅网易云音乐从2019年推出的词曲创作评选活动“星辰集计划”,连续举办四季以来,投稿参与的音乐人就有超3.5万人,累计产出歌曲超50首。另据网易云音乐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网易云音乐平台原创音乐人数量超64.6万;创作音乐曲目有约280万。

而随着音乐市场分众化、地域化趋势愈发明显。

几大头部音乐平台也通过一系列扶持计划挖掘“本地化”音乐和个性化的垂类音乐人。

网易云音乐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星辰集线下创作营由杭州萧山区中国数字音乐基地和网易云音乐联合打造,旨在发掘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人才,并通过专业的词、曲、编课程,金牌团队制作、自由组队创作等形式,帮助学员打造代表作。

在垂类音乐方面,聚焦电子音乐培训的网易放刺电音制作学院也开设DJ技能、音乐制作等课程,并从中选拔优秀的音乐人,为动漫、电竞、游戏等热门行业输入专业音乐人才。

除了音乐教育培训之外,对于音乐人才的输送,更急迫的是一条完善的音乐人才孵化、激励、制作、商业化演出的产业链。

腾讯音乐人开放平台从去年10月开始推出“新势力计划”,今年该计划全新升级,对有潜力的原创音乐人给予收入、流量、涨粉、商业合作、演出机会等扶持,并联合QQ音乐、Billboard公告牌开启电音、嘻哈等多个赛道,助力不同流派的音乐人实现成长进阶。

TME腾讯音乐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加入的音乐人已经通过平台助推获得了更多作品曝光与人气提升。如Nono陈童言,通过计划涨粉超4万,播放量增长超350万。

此外,浙江音乐学院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启动校企战略合作,探索中国音乐科技产业和数字音乐高等教育的发展新路径,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在音乐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和学术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对于音乐人原创作品的收益保护和激励机制也是各平台关注的重点。

2020年以来,网易云音乐先后推出的“石头计划”和“云梯计划”扶持原创音乐人,并于去年上线一站式Beat交易平台,帮助不少制作人解决了beat缺乏流量支持、售卖不规范和买卖双方沟通困难等问题,让beat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一个极具品牌力和公信力的音乐节,也能作为一个良好的音乐发掘地和推广地为乐坛输血。

“比如迷笛这样的音乐节就能够看出其审美追求,观众会愿意去相信主办方对阵容的选择,愿意在其中感受一些未曾听过名字的音乐人的演出,如此则能让音乐节成为一个良性的、为乐坛提供新血的平台。”B站音乐制作博主小王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摩登天空从2017年发起的音乐、艺术人才选拔及育成计划――“新血计划”,该选拔机制与乐夏巡星计划、草莓音乐节联动给予了新人乐队更多登上舞台的机会。

消费品牌元气森林作为音乐演出市场的新入局者,则推出一站式孵化链条,从大学校园选拔赛开始发掘有潜力的音乐人,提供livehouse、 音乐节、和综艺、电视剧等一站式孵化。

 Livehouse将是线下演出常态

除了音乐节,livehouse更被业界看好。因其不仅能为大量的腰部音乐人提供大量的常态化演出机会,也是今后音乐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

音乐产业观察:同质化现象如何破局?livehouse为音乐节“输血”

“Live house”是“Live music house”的简写,中文译法是“音乐展演空间”,它是一种实时的、未经修饰与过多编排的现场演出。这种音乐形式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末在欧美诞生的Rock Pub――由卖酒为主的客栈逐渐演变为社交场所,并成为现场摇滚乐的展演所。

元气森林资产孵化人、元气森林live CEO王飞表示,音乐节常常是短暂的开始、短暂的结束,其复制能力和时长都不能完全满足对年轻人孵化的想法,这个业态更需要的是中型体量且持续存在的舞台给到年轻人。

头部厂牌的行业嗅觉是敏锐的。

12月15日,知名音乐厂牌迷笛与杭州商旅运河集团达成合作,将在杭州运河天地开出杭州第一家迷笛live house,计划定期举办各类音乐演出、音乐沙龙、音乐培训等活动,涵盖摇滚、流行、民谣、电子等多种音乐风格,并将其打造成杭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青年文化聚集地。

“大型户外活动,是一个大平台,而livehouse则是比较频繁的小型活动,每周一次甚至一周几次,它让很多年轻音乐爱好者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巡演,而这个过程也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小型舞台给他们提供了舞台上的锻炼,以及跟乐迷互动沟通的机会。” 迷笛音乐学校校长张帆在发布会上表示。

28岁的音乐爱好者陈睿(化名)就是通过livehouse认识了很多喜欢的乐队。“这种近距离、沉浸式的演出现场,可以为我们带来最真实的音乐震撼和交互体验。”陈睿表示自己已经在大麦66livehouse和Mao livehouse看了好几场演出,自己喜欢的某支后摇乐队几乎每次都是爆满。

在迷笛音乐集团CEO单蔚看来,专业化的演出场地可以为乐手提供常态化演出的机会,且必须有这些小型活动、小型场馆的累积,才能形成整个行业和产业的繁荣。“此前演出的乐队和歌手只能去酒吧或者咖啡馆,而livehouse可以提供更专业的设备和场地,整体而言能提升这个产业的发展。”

年轻人夜经济空间需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Livehouse作为线下空间,也是年轻人夜经济的空间迭代。

王飞认为,Livehouse最核心的消费内容是音乐,它为社交和聚会场景带来了有效的情绪价值。与夜店不同,Livehouse的音乐构成非常多元化,涵盖了流行音乐、嘻哈乐队以及电子音乐等,因此更能满足不同用户的欣赏和共情需求。在他看来, Livehouse在消费门槛、成本控制和用户体验上都具有优势。“其消费门槛和成本相对理性,不像夜店那样高,但比小酒馆稍高,人均消费两三百元对于目前的用户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

事实上,livehouse正从小众消费场景拓展成年轻人夜间娱乐消费的生活方式。

大麦票房数据显示,今年2、3月,大麦平台销售Live house的演出超过2800场,票房规模与2019年同期相比提升了15倍。B站发布的《bilibili青年兴趣趋势观察:2023春季篇》中,Livehouse成为年轻人高增速的兴趣热点,Livehouse新手攻略、穿搭、妆容等各种投稿同比增长276%。在“秀动”票务平台搜索,仅4月杭州就有近70场Live house。

深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消费方式自然也成为商业综合体拓展新业态的需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以沉浸式体验、场景式消费为突出特点的小剧场、演艺新空间、小型音乐现场(Livehouse)等新型演艺空间,正成为城市更新的抓手之一,以一个演出空间带动一个片区的消费,成为演出新业态和文化消费新场景。

今年三月,作为上海黄浦文旅场景“点亮计划”的大世界演艺消费集聚区项目、INS 复兴公园项目、外滩艺术中心项目发布,其中全新亮相的大世界,集聚演艺空间和潮流消费,未来将有超过20个剧场为音乐剧、话剧、脱口秀、音乐现场等提供演出场所。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摩登天空旗下的Modernsky Lab就主张打造音乐+线下生活方式集成空间;而背靠聚橙集团的太空间Livehouse则是借助主体的商业板块,结合零售、餐饮、文创等商家,着力打造复合业态的文化商业空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有条件的综合体在进行招商规划时,会考虑LiveHouse或小剧场等业态,丰富年轻人的精神生活场景和情绪消费需求。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杭州车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