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发布《中国资管行业ESG发展研究报告2023》,为资管行业ESG投资提供借鉴

资本角色

近年来,在全球面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与我国实施“双碳”战略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投资理念加速普及,金融市场投资关注点也逐步向ESG倾斜,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管行业在ESG投资领域不断开拓发展。

12月20日,国投瑞银发布《中国资管行业ESG发展研究报告2023》(下称《报告》),旨在通过呈现国内外资管行业ESG投资的监管要求、行业现状及趋势,为资管行业践行ESG投资提供借鉴,同时启发对于中外ESG投资发展差距及目前国内ESG投资面临难题的思考。

ESG投资渐成趋势

国投瑞银发布《中国资管行业ESG发展研究报告2023》,为资管行业ESG投资提供借鉴

在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等推动下,全球ESG投资实践不断落地。据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晨星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球可持续基金总资产规模达2.744万亿美元。其中,欧洲占到总规模的81%,是目前最发达和多样化的ESG市场,其次是美国,约占13%。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ESG投资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在体量上无法相提并论。据晨星统计,截至2022年末,亚洲(日本除外)可持续基金的总资产略有增加,接近520亿美元,环比增长2.9%,中国是亚洲可持续投资规模最大的市场。

随着国内ESG标准指引、政策法规、企业实践等方面的持续完善,中国ESG投资也按下“加速键”。例如,2022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首次把“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纳入其中;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指导所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践行ESG理念,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等等。

《报告》认为,中国已经初步形成ESG投资生态体系,体现为被投企业、上市公司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和加强ESG管理,政府组织和监管机构不断加强ESG管理的顶层设计,资产管理人积极落实ESG相关制度规划、推进ESG投资创新,评级机构持续做好ESG评价工作,多元主体共同推动中国ESG投资发展。“金融机构积极践行ESG投资,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既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也能够获得长期投资回报。”《报告》称。

公募基金是中国ESG投资市场中不可或缺的资管机构之一。证监会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引导基金行业总结ESG投资规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改善投资活动环境绩效,服务绿色经济。

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估报告》覆盖累计管理资产占比逾六成的46家样本公募基金,显示为服务“双碳”战略、满足市场需求,54.3%的机构已将“绿色投资”明文纳入公司战略;71.73%的机构发行过或正在发行以绿色投资为目标的产品,45.65%的机构填报了在运行绿色投资产品信息,合计108只,净资产合计2045.53亿元(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

《报告》称,当前积极践行ESG投资的中国资管机构包括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投瑞银、兴证全球等,具体落实举措包括搭建ESG投资管理体系、应用ESG投资策略、发行ESG投资产品等。与国际头部资管机构ESG投资实践相比,国内资管机构ESG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已经构建较为完善的ESG 投资管理体系,并初步构建了与产品联动的ESG指标体系。未来,中国资管行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指引,主动创新ESG资管产品,持续提升核心ESG投资能力,以更广泛和专业化的方式深入参与到中国ESG建设中。

国内ESG投资发展困境待突破

如上所述,国内ESG投资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相比在规模上存在明显差距。《报告》还提到,虽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对新产品兴致不减,2022年新发行约60只可持续发展基金,但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持续基金存量规模较2021年有所下降,可见投资者对ESG类产品的认可度尚待提升。

针对国内ESG投资面临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及行业专家从监管政策、机构作为及投资者等角度进行了剖析。

首先是监管层在政策方面急需更加完善并形成约束力。长期从事ESG研究的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汤勇军认为,随着“双碳”目标确立,监管层有必要提升对企业ESG信披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ESG相关标准的制定。“欧盟等国际社会对ESG尤其是绿色低碳环保的愈加重视,将对中国企业形成倒逼,因为如果中国企业在ESG方面表现不佳或未能详尽披露,那么将受到碳关税的制约,这将对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构成负面影响。”他称。

国投瑞银总经理王彦杰则提到,部分基金公司做ESG投资时,需通过三方评级机构的方式使ESG相关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但评级的完整度或统一性存在差距。他认为,ESG投资策略、评级缺乏统一标准,相关产品虽以ESG为名,但实际上在投资流程或标的的选择并不严谨,这也要求监管层制定有关标准,以确保投资者能够买到自己青睐且遵循ESG投资策略的产品。

另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部分机构及普通投资者对ESG投资的理解还较为片面。比如,ESG投融资领域的“漂绿”现象不断。在汤勇军看来,“漂绿”的背后是利益,如公募基金假借ESG之名发产品,却配置一些有争议的品种。中国在ISSB中扮演重要角色,应该与各国合力建立好ESG披露标准,对坐实“漂绿者”予以处罚,防止劣币驱除良币,此前欧美已经出现了惩处“漂绿”行为的案例。

对于不少投资者认为ESG投资是在做公益这一认知误区,王彦杰认为,这需要机构进行耐心细致的投资者教育,让广大投资者了解ESG投资能为自身投资带来可靠收益。

“ESG投资的终极目的是挑选出具备更优公司战略的标的,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实现对投资回报的改善。”他称,“从投资回报来看,市场上有较多数据可证明ESG投资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风险调整后的回报。从与中国股票市场相关的MSCI指数来看,不论是过去5年还是10年,相关数据验证了ESG表现比较好的公司带给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回报,要优于不重视ESG政策的企业。”

国投瑞银亦在《报告》中称,正将ESG因素纳入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并将重点开展包括弥合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在主动所有权和ESG整合标准方面的差距等工作。据国投瑞银中方股东国投资本今年3月发布的《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国投瑞银负责任投资政策所覆盖资产管理规模达390.80亿元,占总体资产管理规模30.6%。

《2023年中国资管行业ESG发展研究报告》由国投瑞银与财联社联合编撰。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杭州车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