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每年1万亿笔交易”,重磅新规落地!如何保护用户权益?

资本角色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出台的金融领域首部行政法规。

  《条例》出台有何背景?重点明确了哪些内容?如何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问:《条例》出台有何背景?

  答:当前,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超过95%,高于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条例》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具体举措,将成为金融监管部门推动支付行业合规发展的有力抓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条例》的适用对象是主要提供小额、便民服务的支付机构。据统计,这些支付机构年交易笔数约1万亿笔,笔均交易金额330元。因此,建立稳健充分的监督管理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问:《条例》重点明确了哪些内容?

  答: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负责人王晟介绍,《条例》与之前有关管理办法以及监管实践保持了很好的衔接,明确了支付机构准入、变更、退出条件和法律责任,规定了支付业务规则和监督管理要求,严把支付机构准入关,防范业务违规风险,严防利用支付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监管规范更加权威和透明。

  王晟表示,《条例》明确对支付机构实施“先证后照”管理,规定支付机构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遵守股权管理规定,对公司治理、系统重要性机构管理等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构建了“机构监管”的框架。此外,从资金和信息维度重新划分支付业务。在新的分类方式下,不受新型支付渠道、支付方式等影响,无论支付业务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均可按照业务实质进行归类和管理,更好适应支付业务发展需要,落实“功能监管”。

  问:《条例》将如何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答:针对近年来个别支付机构泄露用户信息、挪用用户资金等行为,《条例》明确支付服务协议公平原则,防止“霸王条款”;加强备付金管理,保护用户资金财产安全;明确用户信息处理原则,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加强监督管理,规定了支付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切实保障支付用户合法权益。

  问:《条例》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

  答: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此次《条例》的颁布适应支付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了支付行业的准入和全链条全周期监管,将对支付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条例》设置一定的过渡期。《条例》施行日为2024年5月1日,准备时间比较充分,有利于支付机构熟悉消化相关法律规定,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经济日报记者 勾明扬)

事关“每年1万亿笔交易”,重磅新规落地!如何保护用户权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杭州车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