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用自己的现金或者借款,从市场上购回自家的股票。这不仅符合公司财务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在A股市场疲软时具备短期“护盘”作用,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但是,随着投资者对股市的理解越发深刻,越来越多的股民开始关注——上市公司回购之后是否用于注销?
01注销式回购有何不同?
所谓“注销式回购”,是指公司通过减少股本的方式回购股份并将其注销,从而将公司股本减少到一定程度。在市场估值相对有吸引力的情况下,注销式回购会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同时还能起到优化股权结构与节税的作用,提升上市公司的“含金量”。
因此,不少投资者认为,回购之后直接注销,对股民来说才是真正有诚意的做法,假如只是用公司和股民的资金来低价买入,当股价高点时再减持套现,结果可能更为令人失望,这也是部分上市公司再回购或增持的同时,明确表示未来一定期限内不减持的原因。
不过,回购并注销这一措施,虽然对于股价低于净资产值的公司来说具有很强的股价支持力度,但也并非所有的公司都适合。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是否选择“注销式回购”更多还是要取决于行业和上市公司本身经营状况,也需要建立在相应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整个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运行。
而且,A股不进行股票注销的回购,也是另一种策略。
企业可能将回购的股票“雪藏”,等待未来的融资或员工激励使用。这部分回购股票不会参与分红,对股东权益的影响并没想象中那么大。因此,投资者更多去关注公司总股本变动情况,就能足够了解手里股票的实际价值,仅仅看某公司回购后处理股票的方式其实并不全面。
02A股公司回购“生态”如何?
不过不能否认,从目前A股公司回购的情况来看,“注销式回购”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简称“中上协”)公布的A股上市公司回购情况显示,2022年至2023年,1836家上市公司累计公告3484条回购预案,回购股份178.42亿股,回购金额1821.89亿元,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回购和定向回购两种方式。
其中,1122家上市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进行回购,回购股份122.63亿股,占整体回购股数的68.73%,回购金额1665.56亿元,占整体回购金额的91.42%,以集中竞价交易进行回购成为上市公司回购的主流。
从回购的用意看,超六成回购用于激励机制建设。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为目的的回购股份数量合计76.24亿股,占比62.17%;回购金额1087.98亿元,占比65.32%。
此外,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占比大幅提高。过去两年,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19.54亿股,占比15.93%;回购金额173.37亿元,占比10.41%,回购用于维护公司长期价值和广大股东权益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其中,2023年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金额同比增加18.14亿元,同比增长23.37%。
中上协认为,目前有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但在港美股市场,通过实施股份注销以满足市值管理需求的回购比例一直较高,A股注销式回购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于当前上市公司回购的情况,证券日报此前也表示,期待A股市场能出现更多注销式回购,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能主动进行股本“瘦身”,让股价更具“含金量”,体现回馈股东的诚意,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同时,也期待注销式回购能形成机制化、常态化,诚如监管部门所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回报要求,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更好回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