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文聚
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或者正在阅读《小麦战争》?我强烈建议,没读完的您,要坚持读下去,还没有阅读的您要抽时间读一读。
按照作者的观点,小麦战争的登场,首先,凯瑟琳二世为了俄罗斯帝国崛起的战略决策,以战争方式攫取大片黑土地,建成了一个至今依然举足轻重、左右世界粮食贸易的敖德萨港口城市。
其次,美国廉价粮食的大量生产,并加入世界范围的“小麦战争”。美国的“小麦战争”实力,来自低成本生产、低成本国际贸易和期货市场创新。四大粮商,美国据有三席。四大粮商对谷物市场动态信息的掌握、研判和运用,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难以做到的。
第三,对待廉价粮食的态度有多种,一是拒绝;二是依赖;三是适应性利用。拒绝国际市场的廉价粮食,需要自己生产出足够的粮食,这并不经济,没有足够的财政实力是承受不了这个价格差的。拥抱甚至依赖廉价粮食,就要有外汇来购买,但一旦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这些依赖廉价粮食的国家或地区,就会出现社会问题,最近和最严重的是“阿拉伯之春”,要“面包”诉求与要“自由和社会公正”同频共振。德国、法国、意大利适应性利用廉价粮食,收取关税,用来发展殖民主义,逐步在新帝国俱乐部占有了一席之地。
第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背后的逻辑也是“小麦战争”。这一观点的确新颖,几乎颠覆了历史定论。但作者深挖历史资料,抽丝剥茧、精心构架,所讲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思。
作者谈到了奥斯曼帝国、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对廉价粮食的抵制态度,也指出了这三大帝国采取措施,加强了自己粮食生产和流通体系的内部建设的事实,但历史事实是:到了1914年,这三大帝国都土崩瓦解了。
《小麦战争》一书,深刻揭示了生存型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大意义。黄金、白银不是面包。粮食只能从耕地里长出来,必须经由可靠的水运、陆运、海运,才能到达餐桌。食物战争并没有远离人类社会,居安思危的训条必须牢记在心、见之行动。
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下最重要的是抓住要害,保护耕地、守住种子、充实粮仓,从战略上考虑,必须落实好大食物观战略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略。
(作者系中国土地学会耕地红线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