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里好“丰”景

资本角色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山东煎饼、泰山炒鸡、泰山喜馍馍、孔庄粉皮、王庄彩色土豆……近日,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供销合作社(山东泰安)主题日活动上,现场制作地方农家特色美食,群众在美食中感受丰收喜悦。

  丰收,是千百年来农民最大的期盼。肖思强是肥城市安驾庄镇南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一个种了近30年地的农民。他介绍,在今年的“三夏”生产中,南双村仅集中连片的610亩土地,就实现了小麦亩产1200斤、最高单产1356斤、夏粮总产366吨的好收成。

  肖思强介绍,他所在的南双村探索实施“一块田”改革,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实现“小田并大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既稳住了“粮袋子”,又鼓起了“钱袋子”。据测算,村集体“一块田”种植小麦、玉米,每年每亩地可收益3300元,扣除支付管护成本和土地租金,每亩地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依托“一块田”改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可达60万元,仅一季小麦的收入就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村集体总收入。

  “当前,正值秋粮收割关键时节,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要不误农时抓收割,变丰收在田为丰收在手,以实实在在的颗粒归仓、五谷丰登来庆贺丰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候选人陈祖新在开幕式上表示。

  如今,我国粮食连续多年稳产丰收,农业科技加快创新和应用,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陈祖新表示,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努力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在化肥保供稳价、农机代耕代种、无人机飞防植保、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场景中,都活跃着供销合作社的身影。供销合作社拉紧与农民的利益纽带,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入,实现了与农民群众的合作共赢。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山东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现代农业强省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山东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突破1100亿斤。农业的丰产丰收、农村的和谐稳定,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在活动现场,“展丰收”“助丰收”“晒丰收”“庆丰收”四大板块和供销综合改革成果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展示展演、电商助农直播、全国供销合作社日用品采购平台展销活动、泰安特色农副产品展等十项活动接连开展。

丰收节里好“丰”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杭州车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