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队伍量稳
随着上市险企2023年三季报披露完毕,各家公司代理人情况也浮出水面。10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各家险企代理人规模的收缩趋势趋缓,代理人队伍逐渐出现企稳态势。
具体来说,五大上市险企的三季报中,中国平安(601318)和中国人寿(601628)披露了代理人数量。其中,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36万,环比6月末仅下降3.7%。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66.0万人,相较于6月末仅减少了千人。中国太保(601601)三季报也显示,“队伍基盘企稳”。
代理人队伍企稳背后,是各家险企积极展开的改革转型措施,近两年,我国头部寿险公司纷纷布局优质代理人队伍,包括提高招募门槛、采取激励措施、加强培育等。10月31日,在中国人寿2023年开放日上,中国人寿副总裁白凯介绍,中国人寿的个险营销体系改革明确了两大重点改革方向,即“现有队伍专业升级”“新型营销模式布局”,两大保障策略支撑“建设‘产品+服务’生态”“科技精准赋能”,加快推进向专业化、职业化、综合化“三化”队伍转型升级。
对于各家公司的动作,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认为,各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高质量发展代理人计划,在提升代理人人均产能的同时,也提升了代理人的收入。如平安人寿的“平安最具价值保险代理人(MVP)”、太保寿险的“长航”转型、人保寿险的保险财富规划师、泰康保险集团的健康财富规划师等,用科技赋能保险代理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代理人专业化、科技化,也提升了保险代理人的价值。
保险业务质升
代理人企稳同时,人员质量和产能有所提升。中国人寿三季报显示,个险板块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8.6%;中国平安(601318)三季报显示,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2023年前三季度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4%。
保费是面子,新业务价值是里子。作为反映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销售水平的重要指标,新业务价值往往代表了新保单的利润,而险企新业务价值变动也普遍受到市场关注。目前来看,各公司新业务价值也在回升。2023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0.9%。中国人寿也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4.0%。
对于人身险公司来说,代理人队伍质量和保险业务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谈及行业的代理人队伍变化,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过去两三年代理人“清虚”已经逐步将虚增的人力水分挤出。留存人力已经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人均产能,是保险销售行业长期展业的主力。加之保险公司积极拓展增员队伍,上半年寿险市场恢复增长,共同推动代理人数量企稳。
个险人力有望维持稳定
当前,人身险公司个险代理人规模逐步企稳,目前的规模企稳是否可以看作是代理人队伍下滑的拐点?未来个险代理人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宋占军预测,头部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的稳定,决定了保险市场代理人数量规模的稳定。总体来看,在代理人数量依然是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情形下,在保险市场恢复增长的情况下,保险市场代理人数量规模将总体稳定在当前水平。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在评价新华保险(601336)三季报时表示,前三季度个险渠道长险首年保费增长提速,公司持续深入推进以绩优建设为核心的队伍转型,加强渠道基础管理,预计人力规模将逐步企稳,且队伍质态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测到今年底,人力规模仍然保持稳定,因为销售队伍一定是一池活水,不可能只进不出,公司在不断提升增员质量和育成效益的同时,预测明年会进一步抬高增员标准。公司不希望追求数量上的简单增长,而是在量和质上追求平衡。”中国人寿管理层也对未来的人力情况作出了预测。
不过,代理人的变化,也与其能贡献的保费规模和价值息息相关,基于此,杨泽云认为,虽然队伍基本企稳,但当前仍是下降态势,并未完全显示出稳定甚至出现拐点。特别是监管机构正加强对保险业“报行合一”要求,降低保险产品附加费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包括个人代理人在内的各种保险营销渠道的收入。由于“报行合一”对各种渠道的影响不一样,最终是有利于个人代理人还是不利于个人代理人,还需要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