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专精特新”企业已然成为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除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积极布局之外,地方城商行、农商行也从“专精特新”产品和服务两端纷纷发力。群雄逐鹿之下,地方银行如何突出重围,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灵活高效赋能“专精特新”企业
作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银行正利用自身灵活高效的优势奋战“专精特新”赛道。
北京农商行便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近日,该行推出了“专精特新订单贷”,依托于“专精特新”企业与其下游企业签署的订单作为贷款申请依据,用于满足“专精特新”企业订单项下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产生的资金需求。同时,为破解部分“专精特新”轻资产、缺乏合格抵质押物的难题,该行此前还推出了纯信用类贷款“专精特新信用贷”。
北京农商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是北京农商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窗口,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调研发现,立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科创企业聚集地,该支行既享有天然的客源优势又面临对手林立的挑战。北京农商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行长李兵介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创企业较多、产业特点比较集中,但提供服务的全国性银行也较多,在此背景下,“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很重要”。
为走出一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农商行之路,李兵表示,北京农商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将服务客群瞄准区域内中资类“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利用总行“专精特新”产品、政策等“武器”拓展客源。
在李兵看来,地方农商行网点覆盖面广、灵活性强是赢得“专精特新”企业青睐的优势所在。据他介绍,北京农商行除提供专属产品外,在机制、政策方面也进行了优化,改变了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评级方式设置适宜的准入门槛,按照“专精特新”的企业类型进行评级,注重企业发展的成长性。此外,总行明确提高科创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并设置了分支行授信业务审批金额权限。
毗邻支行网点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邦大为”)就是北京农商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之一。德邦大为财务总监张喜旺介绍,该公司在北京农商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办理了1000万元的“专精特新信用贷”,办事效率高、还款灵活性强,成为德邦大为选择该支行提供服务的原因。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地方银行思维正从坐商朝着行商转变。专注分子诊断的生物医药企业北京旌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旌准医疗”)是北京农商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服务的另一家“专精特新”。旌准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叶锋表示,“过去都是企业主动去找银行,但很少听说银行会来主动找企业”,疫情期间,公司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压力较大,而北京农商行是最早上门走访,并给予贷款支持的银行。
随着银行服务的深入,李兵认为,“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担保难、抵押难,银行门槛高这一情况正实质性发生改变,也在逐步改变“晴天打伞、雨天收伞”这一外界评价。
“相对全国性银行,地方银行本身就是服务中小企业主力军,并具有地缘、人缘方面优势”,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对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金融服务需求方面较为了解,能够推出更符合地方“专精特新”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地方中小银行决策相对灵活,能够根据区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模式与发展战略。
仍需提供多元化产品及服务
北京农商行只是地方银行发力“专精特新”赛道的一个缩影。在传统行业信贷尚待修复、以往银行放量的抵押贷款模式增长受阻的背景下,加大“专精特新”信贷投放力度,无疑成为银行优化自身信贷结构的重要渠道。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地方银行从产品、服务、机制、政策落实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
例如,北京银行(601169)加快实施“专精特新・千亿行动”计划,发布“专精特新”专属信用贷款产品“领航e贷”,同时升级专业化经营服务模式,设立3家“专精特新专营支行”、11家“专精特新特色支行”。江苏银行(600919)则根据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不同需求特点,推出高企贷、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产品。而江南农商行综合考量资金成本率、成本费用率、违约损失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等定价参数,通过设置优惠点差,实施差异化贷款定价模型策略,进一步降低“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利率,并针对新增“专精特新”企业,给予3.2%的竞争性市场定价。
地方银行发力“专精特新”赛道原因有很多,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一方面,银行自身要优化信贷结构,“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当前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较为充沛,想要通过特色信贷来扩大信贷规模;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较快,正是资金的需求期,人民银行政策对“专精特新”也有一定倾斜,比如以低利率定向再贷款支持“专精特新”等。
“专精特新”是科技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11月20日,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会议也肯定了“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保持较高增速”的成效。
随着地方银行的加入,“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便利性不断提升,不过,对于银行的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还有更多期待。张喜旺表示,现有“专精特新”贷款大多为一年一还,企业研发周期较长,希望银行能够提供更多中长期贷款。旌准医疗也有同样的需求,董事长兼总经理叶锋表示,生物医药发展研发、回款周期长,能否通过知识产权抵押以及将企业已签署订单进行融资转化,值得探索。同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金融服务需求不一,期待银行能够提供更多产品,形成全周期合作。
“‘专精特新’融资的痛点在于其本身缺少信贷担保和抵押物,而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更多担保资产。”盘和林表示,未来银行要从两方面发力:其一是创新信贷模式,比如供应链金融,通过链主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为抵押物,开展信贷,其二是尝试开展无抵押信用贷,当然需要前置风控措施作为保障措施。
周茂华建议,未来地方银行信贷政策适度向科创企业倾斜,合理放宽不良考核,同时建立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科学评估考核体系,此外,还应引入数字技术,完善信息平台,交叉验证等合理把握客户信用状况,提升产品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