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12月13日,广州联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工作委员会(RDPAC)在国际生物岛成功举办跨国制药企业总裁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行座谈会。座谈会聚焦跨国药企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问题,30多家全球知名跨国药企到会进行座谈交流,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超百人参会,各方共议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
活动针对广州的营商环境、产业集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近年来,通过持续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全市现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64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159个,三甲医院44个,年总诊疗人数约1.41亿人次,是全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1651.47亿元,同比增长8.5%,占GDP比重5.7%。2023年前三季度增加值1241.82亿元,1-10月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7%。
空间布局方面,广州正着力打造以国际生物岛为核心,以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航空枢纽为南北两极的“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奋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广州生物岛是国家批准的唯一以“国际生物岛”命名的专业性生物产业园区,现已成为广州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核心高地,集聚了530家创新企业,成功引育百济神州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行业发展,产业竞争力持续巩固提升,还吸引了包括阿斯利康、默克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创建创新中心或区域总部,国际化氛围浓厚。
营商环境方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迭代升级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全力打造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城市。连续两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全国前列,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位列最佳口碑城市前列。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各类经营主体达334.59万户,今年前三季度累计新登记经营主体40.99万户,同比增长22.8%;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345家,投资项目1968个,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产业创新方面,广州拥有广州实验室、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装置、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等战略性科技力量。广州4所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30,集聚了生物医药领域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3位院士、229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已形成一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和产业领军人才等为引领的多层次人才梯队,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同时,广州鼓励支持各类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投早投小投创新,设立了总规模1500亿的产投母基金、500亿的创投母基金,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今年8月,广州首只合格境内、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基金双落地,聚合国内外创新资源赋能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三地医疗资源融合发展,助力跨国药企推广应用创新产品。自2021年实施“港澳药械通”政策以来,指定医疗机构稳步扩展,病患惠及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已获批19家“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其中广州地区9家,占比近一半。
广州积极搭建医疗机构与药品进口企业沟通桥梁,优化药品进口备案管理,为企业提供预先审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今年已办结“港澳药械通”涉及药品通关单核发75份,较去年同期增长80%以上。为促进进口药械加快入院合理使用,广州指导各医疗机构建立完善了进口药械目录管理制度,推动急需药械纳入本机构用药目录,不断满足临床需求。
截至今年11月底,广州市各指定医疗机构共21品规(37品规批次)药品、14品规(18品规批次)医疗器械取得广东省药监局核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械批件,惠及患者818人次。
此外,广州医保还通过创新开展政府指导、商业运作的“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对国谈药品及符合规定的创新药品,在门诊报销方面给予倾斜;建立国谈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参保人凭外配处方在“双通道”药店购药,可享受同等医保报销政策等多项措施促进创新药进院及临床使用,有力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多措并举下,广州超过630家定点医院配备使用了国谈药品;33家定点医院、30家定点药店提供“双通道”外配处方医保结算服务,“双通道”药品数量达到399个。
下一步,广州将以此为重要契机,持续搭建常态化对话机制,创建更多沟通渠道,切实了解、推动解决企业发展诉求,以充分链接全球优势资源,促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极具特色的集聚化、国际化、生态化大发展,共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