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又火了!苹果用户买车,小米是最好选择?

资本角色

2月28日,“苹果被曝取消电动车项目”一事刷屏汽车圈。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公司取消了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计划。

对此,特斯拉CEO马斯克第一时间在公开渠道上转发了这一消息。

中国很多车企高管也纷纷公开发表意见,雷军更是连发两条微博,直呼“非常震惊”,同时称,“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苹果被曝取消造车

雷军又火了!苹果用户买车,小米是最好选择?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取消电动汽车项目,将团队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正逐步结束长达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探索计划。

苹果于当地时间2月27日在内部披露这一消息,令参与该项目的近2000名员工感到意外,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和负责这项工作的副总裁Kevin Lynch共同做出了这一决定。

两位高管告诉员工,该项目将开始逐步结束,负责汽车的团队中的许多员工将被转移到执行官John Giannandrea领导的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这是公司越来越关键的优先事项。苹果汽车团队还拥有数百名硬件工程师和汽车设计师,他们有可能申请其他Apple团队的工作。目前,苹果对上述消息未予置评。

公开资料显示,“泰坦计划”是苹果公司早在2014年提出的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项目。据悉,苹果的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有消息称,苹果正积极招募汽车领域的工程师。直到2015年2月,苹果董事会成员Mickey Drexler首次确认了苹果正在研发汽车的消息。

不过,苹果电动汽车项目进展并不顺利,不断经历人事动荡、项目延迟、调整目标等一系列挑战。苹果这一造车计划被视为有可能改变汽车行业。有报道评价,苹果公司放弃了长达十年的造车努力,也放弃了该公司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

引发车企高管热议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转发了这一消息,并配上了“致敬”“点烟”的表情包以做回应。

随后,特斯拉投资人Sawyer Merritt发帖分析了苹果放弃造车的原因,并表示美国只有两家车企从未破产过,一家是福特,另一家是特斯拉。马斯克对此回复说,“破产是一家车企的常态”。

“苹果取消造车”的消息曝出后,中国的新势力车圈大佬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发表看法。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

李想称,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是苹果的必争之战。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则发帖表达了意外之感,“去年还讨论过,汽车行业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2024年后的十年会进入淘汰赛和全明星赛。但没有想到苹果在2024年出了这样的牌。”

另外,正在造车的小米创始人雷军也于28日在微博发文称: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雷军还表示,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当日下午,雷军再次发微博称:“小米SU7支持Carplay,后排屏也支持挂接iPad。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苹果取消造车利好其他车企?

对于“苹果取消造车”这一消息,业界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这将为特斯拉等电动汽车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会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然而,也有人对苹果的此举持怀疑态度,认为其放弃造车项目可能会导致失去一些市场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做出这一艰难决定的背景是整个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变化。据报道,随着电动汽车市场有所降温,主流买家对纯电动汽车的热情逐渐减弱,销量增长失去了动力。整个行业都在大幅下调纯电动汽车的价格、生产目标和利润预期。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预测,今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预计仅增长9%,而过去三年中,其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5%。

另外,有部分华尔街人士认为,苹果电动汽车计划的突然终结对汽车市场来说是一个惨淡迹象,但对于其他正在面临市场挑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次喘息的机会。由于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放缓,苹果的撤离意味着消除一个威胁,并且为市场提供一大批可能因此失业的工程师和其他人才。

对于特斯拉和通用、福特等老牌汽车制造商来说,Gartner Inc.分析师迈克・拉姆齐 (Mike Ramsey)表示:“他们可能松了一口气。苹果进入市场(的消息)很早就让人们感到害怕。”

有意思的是,在雷军的微博下也有网友留言“雷总以为苹果不造车利好小米汽车?其实最利好的是特斯拉”。对此,雷军回复称“对小米汽车,肯定是利好”。

责编:彭勃

校对:苏焕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杭州车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