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私募主体监管试点启动!淡水泉、仁桥、九坤等百亿私募被纳入名单

资本角色

6月28日,北京证监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实施《北京辖区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主体监管试点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的通报。

据了解,此次北京证监局选取了20家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首批试点机构,选取标准为管理规模较大、涉及投资者较多的证券类私募机构。同时,《方案》前期已向试点机构充分征求意见并获得认可,以及时掌握机构信息、畅通监管与市场沟通为目标。

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纳入首批试点名单的私募,多为百亿级别的证券私募机构,比如淡水泉、仁桥、九坤、卓识、乐瑞、明毅等。

北京私募主体监管试点启动!淡水泉、仁桥、九坤等百亿私募被纳入名单

图片来源:北京证监局官网截图

为建立监管与市场的有效沟通机制,提升监管部门对行业风险的识别能力,打通监管部门引导、服务行业机构的路径,北京证监局借鉴持牌机构主体监管工作有益经验,启动北京辖区主体监管工作试点。

《方案》称,当前,北京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庞大、类型多样、情况复杂,针对性采取适合的监管方式,可能是较为合理的监管工作方向。

主体监管模式可简要概括为:结合监管资源承载能力,监管机构选择少数管理规模大的重要性民营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参照持牌机构有益经验,通过约谈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强化内外部协作等手段,实现更全面的监管和服务。

主体监管工作主要包含几方面内容,涉及建立信息报送制度,还有强化监管激励。

在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方面,按照要求,试点内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及时履行人员变更报送工作,以及管理人及基金情况报送工作,定期向北京证监局指定邮箱报送《管理人档案表》《基金产品情况表》;公司及主要股东、关联方发生负面舆情、重大诉讼或涉众投诉、重大控制权变动等情形,公司应及时向北京证监局指定邮箱提交书面报告或《重大事项报告书》。

在强化监管激励方面,北京证监局可能视情况开展约谈或检查工作。根据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情况,北京证监局将视情况向基金业协会通报主体监管对象相关的正面、负面信息,如建议加快办理管理人登记或产品备案、纳入分类整治列异名单、暂停产品备案等,通过双向激励起到积极引导规范展业的作用。

北京地区头部私募基本被纳入

据券商中国报道,“北京地区百亿级别的私募基金,多数已被纳入了首批名单。”北京地区一位私募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名单包括淡水泉、九坤、明毅等多家百亿级别私募,注册地在北京,涵盖了股票多头、量化、债券类等主要投资策略。

上述人士表示,今年2月以来,这些百亿级私募机构,特别是量化投资机构,加大了和监管层的日常沟通力度。“名单里面的多家机构已经设立合规专岗,特别设在北京地区,以对接监管层,密切配合监管要求,做到随叫随到。”

据了解,个别私募机构的品牌部门,由于业务隔离制度要求,对此并不知情。但是随着私募新规即将落地,北京地区私募主体监管试点推行,相关培训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并且在这个过渡期,问题私募的风险暴露频频,行业出清步伐明显加快。

多位业内人士预计,北京辖区试点方案之后,不排除上海、广州等地区也将进一步开展试点,而且各地的头部私募都有可能进入试点监管范围之内。实际上,对于试点纳入的私募机构来说,监管一线指导和要求,可强化培养机构合规意识,有望为行业树立规范样本。

行业优胜劣汰有所加速

从数据来看,今年私募行业优胜劣汰明显加速。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已累计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22602家。其中,2023年全年注销2537家,成为近年来的高峰。今年以来已注销896家,其中主动注销、协会注销和依公告注销的私募分别为254家、519家和10家,并且新增“12个月无在管注销”,该类私募达到113家。

据报道,“现在只要是合规方面有瑕疵的私募,在投资人和渠道方面的公信度会大幅下降,因此监管层频频‘亮剑’不仅有助于优化行业生态,还会加强私募的自律意识。”某量化私募人士坦言。

相关人士称,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私募应从三个方面做好自律:一是守住合规底线,不仅对外要紧跟最新监管政策,对内还要严格约束员工行为,做好内控;二是以投资人利益为先,投资、发行行为避免“唯规模论”,为客户提供全面、及时的服务;三是持续提升专业水平,扩展自身能力圈,不断进化。

 

 

本文综合自北京证监局、中国基金报、上海证券报、券商中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杭州车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