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李源清
过去一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聚焦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省域样板,制定并实施“六个一”举措,着力构建“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广东实践模式。
天河区是广州市经济强区,天河区人大常委会更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许多创新举措走在广州市甚至广东省前列。今年广东省两会召开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蓝小环。
“小站点”发挥“大作用”
2023年,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一年多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蓝小环介绍,首先是积极参与预算审查监督。一是实践参与式预算审查,近十年来,对区政府系统的部门全覆盖开展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决算的跟踪监督,形成了财政预算全过程的闭环监督;二是提出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包括围绕转移支付、政府债务、中央直达资金、财税政策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财税保障、推动开展由省级审核债务试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高质量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建议。
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建章立制,通过制定了《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基层联系点工作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财经咨询专家工作机制和财经直通工作网络;同时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人大代表对2024年预算草案提出67条意见建议,均逐一得到落实。
为进一步拓展民主参与渠道,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创新。如通过建立财经直通站,积极听取基层群众和基层职工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和财税立法、财经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积极向基层群众和基层职工宣传全国人大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财经政策,建立与相关经济部门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拓展了民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金点子”办好“微实事”
除了预算联系点外,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还从很多方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首要就是积极创新代表履职平台,全链条健全民生实事动态落实机制。把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主力军作用,探索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使密切联系群众成为人大工作的活力之源。”蓝小环介绍,比如实施“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对代表联络站编号赋码,429名各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通过海报、铭牌、台卡等形式公开亮“码”。去年以来,共收到群众反映的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老化、电动自行车监管不严、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2000余件,推动解决处理1600多件,办结率达80%以上。
尤其是擦亮代表“随手拍”品牌,推动5100余宗问题有效解决,90%以上问题立行立改,实现人大代表履职全天候、人大监督实时化、服务群众零距离。“代表通过‘随手拍’反映花城广场大量外卖车辆汇集问题,推动在周边划设指定的限时停放区域,受到外卖小哥好评。”蓝小环表示。
畅通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
在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联系点的基础上,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畅通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渠道,采取建好用好代表民企联系点、组建民情联络员队伍、开展常态化交流活动等措施,征集群众有关城市治理、社区治理等方面的“金点子”,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与此同时,2024年以来,天河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常态化监督,实行网格化监督模式,实现监督向末端延伸,依托各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联系监督辖区内的重点建设项目,推动重点建设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
“截至2024年11月20日,区人大常委会各负责同志带队督导督办重点项目80余次,各街道工委共召开相关代表议事会32次,共有43个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656人次参与监督,推动解决各类大小事项近200个。”蓝小环表示,经过持续监督推动,2024年1—11月,全区165个市、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601.2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112%,天河区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率居各区之首。人大监督重点项目做法也在10月25日区委调度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上得到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