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发布署名文章《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亦是央行发布的第四篇“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解读文章。
文章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稳步增强。
文章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部署。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步伐加快,经营主体对人民币使用的内生需求增加,同时国际环境亦复杂多变。
文章强调,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的原则,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水平,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为经济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币种选择,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
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范水平,筑牢“防波堤”,保障人民币国际化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人民币国际使用取得积极进展
文章称,近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国际使用取得积极进展。具体来说:
经营主体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需求不断增长,2023年1-9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人民币投融资功能逐步增强,2023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股票、债券等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合计9.3万亿元。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提升,目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人民币外汇交易更趋活跃,2022年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4.3%增长至7%,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货币。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网络更加高效、便捷,目前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的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共29份,在便利双边贸易投资、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1-9月,我国与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速分别达56%和66%。
在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的同时,文章称,人民银行注重统筹市场发展和风险防范。近年来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框架逐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不断丰富,有效防范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
文章强调,要顺势而为,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是便利经营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加强本外币协同,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建设,使人民币能用、好用。
二是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提高外汇交易操作便利性,更好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三是继续稳步推进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合作。发挥好货币互换对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和东盟国家本币结算(LCS)合作。推进人民币对相关国家货币直接交易,支持境外国家和地区发展当地人民币外汇市场。
四是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丰富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
五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评估预警体系,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守好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